
綠化支撐桿人工支撐的類型與方法
1、單支撐
在樹木旁邊、該地區常年風向一側,與栽植植株樹干平行立支柱。常在定植前于定植穴中心點立一直立支柱,待培土完成后把支柱上端和近地處分別與樹木主干扎牢,防止大樹晃動。為避免樹干磨傷,且不影響樹干的增粗生長,應在支柱與樹干之間填加松軟的墊襯物,綁扎時在支柱和樹干之間適當留出空間,這類型的支撐現在在園林工程中鮮少運用。
2、 門字形支撐(扁擔樁)
多用于帶土球樹木和行道樹栽后支撐。用兩根木樁或水泥樁在垂直于常年風向的樹干兩側打入土壤中。打入深度約為樁長的1/3,地上部分樁高約80~120 cm,使兩樁和樹干位于同一直線上。兩樁打穩后,再用第3 根木棍(又稱扁擔木) 將樹木和兩根木樁綁扎固定在一起。綁扎時需用竹片或草包、麻布片、棕皮等軟物將樹干襯裹保護,以防摩擦損傷樹皮。兩樁之間的距離取決于樹穴大小,要求將木樁打入樹穴外圍的原土中,這樣較穩固。待根系能起到良好固地作用后即可拆去支架,一般定植后保存1 年。在緯一路綠化工程中,此種支撐主要用于胸徑5 ~ 8 cm 的喬木如高桿女貞、欒樹等,或者分支點低的花灌木如紅楓、高桿紅葉石楠等。
3、 三腳支撐
這種形式常用于帶土球的樹木及一些名貴樹木,以及人員活動較頻繁的場合。宜在樹干高2/3 處結扎,用毛竹或杉木固定,三角撐的一根撐干(繩) 必須在主風向上位,其他兩根可均勻分布,入土處用斜樁固定,斜樁采用杉木,長度70 cm,入土深度40 cm,用鍍鋅8# 鐵絲綁扎,扎縛處應墊軟物(橡皮墊)。在風大樹冠大的情況下,可橫向再綁3 根短支撐材,形成雙三角形,進一步加固樹木支撐,也可采用扁擔樁和三角樁結合的方式。這種扶撐方式用材較多,成本也較高,但到目前為止是工程項目中使用最多的一種形式。在快速化改造綠化工程中,此種支撐主要用于胸徑8~10 cm的喬木如杜英、金錢松等。三角形支撐的穩定性強,所以支撐大樹時,無論風從哪個方向刮來都能保護大樹不動搖,有利于新根的生長。